早晨七点,谢玉辉匆匆驱车赶到单位,等会儿他要应聘数字化公司副总经理的岗位,“从技术岗走向管理岗,站位、角度都要有所不同。”他把昨晚想到的工作计划又做增调删补,左手拿起早餐囫囵吃两口,右手在键盘上急速跳跃。
供应链管理部徐海嵩端着几摞箱子,匆匆放到新办公桌上,“换了新办公室,现在集约化办公人多、繁忙、热闹!”作为新设的供应链管理部,他们要在尽快前完成办公室乔迁、新职能运行……
中国天津电建这样忙碌的场景是近期的常态,是践行中国《若干意见》、大力实施“1466”战略和推进适应性组织建设的缩影。为更好满足业务转型升级需要,公司本着“全要素”“全生命周期”的管理思路,助力适应性组织建设深入推进,主动融入中国擎画的宏伟蓝图。
抓纲举目 系统构建“大格局”
面对非电业务怎么管?
投融资模式如何应对?
履约惯性上怎样突破?
——瞄准“机制优化”,提升效力。
放得下、接得住、管得好、动态调,天津电建构建层次分明、科学高效的差异化授权体系。“要尽快建立运转机制,结合企业特点实际,建立健全全要素梳理清晰的管理指挥体系,进一步提升整体项目管理能力。”公司主要负责人在非电业务交底会上指出。
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促落实,强化总部引领发展、面向市场、价值创造功能,建立首责与主责制,加强商务力量,职能定位逐渐向商业创效型转变,推行目标管理,高效运行。
谋经营、抓落实、强管理,优化调整组织架构,聚焦业务发展,调转升级战略与运控部、法务与合规部、投资与运营事业部等,解决产业布局同质化、碎片化、低效化问题,清晰定位、明确权责。
聚一线、明定位、拓市场,工程公司和分、子公司加强一线项目管理力量,梳理职能部门权责,培养补充关键能力,支撑转型升级,协同有序向管理型工程公司转变。
——瞄准“职能优化”,深挖潜力。
“新成立部门已开始运行,要切实领悟责任、坚持目标导向,做到职责清晰、分工明确,管理接口顺畅、职能交接平稳。”公司负责人表示,要跟进新能源发展趋势,抢站行业制高点。
建业务块。成立商务合约中心应对非电业务发展,提升效率。建成EP事业部,适应新能源业务的发展态势。组建优化项目管理部、商务管理部、技术质量部,增设非电业务管理板块。通过发展逐步形成以工程建设、投资控股、资产运营、装备制造、物资贸易等五大主营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。
强产业链。以进度计划为主线,以工程管理为抓手,深度统筹项目策划与资源总控协调,调整项目管理部。以全寿命成本管控为主线,以开源节流为抓手,构建全过程全要素的经营管理体系,成立商务管理部。以效益为核心,强化全过程质量管控,以技术与设计创效为手段,打造总承包管理能力,更新技术质量部。以供应链全要素管理为核心,统筹资源整合、实现资源价值创造,为企业工程管理提供“资源整体解决方案”,设立供应链管理部……
辐射带动 精准激活“聚能环”
“我们在能源电力、水务、市政、桥梁、房建等多个领域持续深耕。”市场负责人说道,“在助力国家端牢能源饭碗,践行‘双碳’目标同时,天津电建由内到外、从人到事全力加速转型升级。”
——瞄准“市场优化”,改出活力。
“各市场开发主体应在拓展非电业务工作中开启新思维、适应新形势,树立起‘非电+新能源项目’同时开发的意识。”在非电业务沟通交流会上,市场部负责人说道,“应聚焦‘总对总’工作开展,做实区域分公司市场布局。”
天津电建建立健全“事业部+区域分公司+各市场主体”三位一体的境内大市场开发管理体系,市场开发事业部承担“五统”职能,组建区域分公司对接集团区域总部,实行合署办公,与集团市场互为补充、互为依赖、互为市场;积极融入中国“一体两翼”,推进国际市场布局,通过集团共建、注入资源、加强力量、规范管理,赋能遍及欧亚非拉的国别市场前沿。
至此,国内市场布局细化深化,国际市场布局强化优化,搭建市场大体系,搭上集团“便车”,搭成协同有序、统筹高效的市场发展新格局。
——瞄准“人才优化”,夯实内力。
公司着手建立员工职业发展导航系统,搭建学习型组织建设,以干部管理为牵引、增强后备队伍力量、壮大腰部基层骨干力量,“尽快实现人员到位,进一步盘活内部资源、用好外部人才、优化人员结构。”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道,打通总部与所属单位之间、基层单位之间、同级部门之间的人才“墙”。
“本次应聘岗位新、要求严,岗位设置凸显了部门联动、业务整合的特色。”竞聘员工高俊龙谈自己的感悟,“我应聘项目管理处的总平面策划主管,这就对工作的模块化、非电业务的总体把控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。”从北京绿轴土壤修复项目到重庆垫江新型城镇化项目,从安全专业到建筑专业,高俊龙以专业的眼光、独到的见解、流利的回答圆满完成了线上面试。
这是天津电建成立以来规模最大、层级最高、岗位最全、报名人数最多、反响最热烈的总部公开竞聘,实现了竞聘公告、用人标准、资格审查结果、录用结果、提拔使用结果“五个全公开”,适应性组织建设基本实现“减龄、瘦身”双达标。
纵横交叠 打通最后“一公里”
转型升级要怎么转?
如何保证点线融合?
新兴业务怎样突破?
——瞄准“业务优化”,增强合力。
“要尽快完成目标分解,系统研究、统筹策划、科学制定关于非电业务的市场、营收、产值、利润等关键指标。”
向“大建筑”格局转型,以纵向管理为依托,职能链条横向拓展。天津电建各职能部门的调、转、合、建,充分映射总部职能的要素优化,映射非电业务的管控重构,映射国际业务的一体两面,形成电力能源、市政工程、城市更新、片区开发+生态环保、综合交通等业务领域相互促进、协调发展的“135”战略体系。
向“投融资+总承包”转型,充分发挥资本驱动力量,形成以投融资、设计、建设、运营维护等“投建营一体化”的产业链。非电项目的投标、设计、采购、运行、施工等工作,由总部市场、技术、商务、投运、供应链等多部门跨行政区接力。业务相关、职能相近板块重组合并,集中采购、催交监造、物流储运、资产调拨等功能归总供应链管理部、诚信达与焊培中心深度融合。新能源EPC业务的投标、履约、设计、设备采购集约化服务和管控由EP事业部重新整合,提高工作效率,降低项目成本,提升公司新能源EPC业务竞争力。
——瞄准“商业优化”,提升战力。
“公司坚持战略导向、问题导向、市场导向、价值导向和高目标导向,适应智能化、数字化时代,”数字化公司负责人说道,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数字化支撑,是加快推进适应性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。”
为实现从复杂到直观的简化、从“人防”到“技防”的变革、从数字化到智慧化的跨越,天津电建成立数字化公司,“智造”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,锻造“新名片”,打造新的业务支撑点和增长极。
在竞聘现场,谢玉辉谈到自己对新岗位的认识,“按照‘敏’经营、‘轻’管理、‘易’应用、‘活’数据的核心标准,实现各平台间的互联互通,最终提高企业经营效益。”
以专业取胜,以服务为盈。天津电建推动子企业重组重构,设立国际业务部、招标代理公司,以及工程贸易公司、建筑公司等专业化平台公司,加速装备制造产业升级,加快公司调结构、转方式、升能力的速度。
发展出题目,改革做文章。谢玉辉竞聘成功,新处室开始运行,天津电建实战练兵、动态优化,突出适应性组织建设优势,形成强大的聚合力并高效运转,全方位融入集团发展大局,奋力推动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。